「洋書 > ART & ENTERTAINMENT」の商品をご紹介します。
![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10周年傳奇復刻版【電子書籍】[ 范毅舜? ]](https://thumbnail.image.rakuten.co.jp/@0_mall/rakutenkobo-ebooks/cabinet/8143/2000011098143.jpg?_ex=128x128)
【電子書籍なら、スマホ・パソコンの無料アプリで今すぐ読める!】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10周年傳奇復刻版【電子書籍】[ 范毅舜? ]
<p><strong>強 力 推 薦</strong></p> <p>名人推薦語</p> <p>看似尋常的旅程,范毅舜以一幀照片接壤一段文字的創作,讓時光倒轉到半世紀前──艾倫和科比意的遇合,??出宗教×建築的?美風景。</p> <p>兩位傳奇人物聯手打造的拉圖雷特修道院,曾有激烈的火花,亦有和解的雲光。它看似緘默地矗立在山丘上,卻留存兩人超越宗教與建築藩籬的靈犀相通與純淨情分。</p> <p>作者足音鏗然地探訪這座改變世界的偉大建築,是命定的?分?還是偶然的擦肩?</p> <p>如霧起時的朦朧,光陽燦爛的繽紛,在光與影流轉之間,幾何圖形暗藏著:作者此生探問過自己的生命答案,愈走愈清明。</p> <p>范舜欽用明亮?暖的文字勾勒修道院、教堂,其美麗與哀愁的輪廓,讓讀者在快節奏的時代,緩慢下來,漫?到真善美聖的《山丘上的修道院》裡歇息。──宋怡慧.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p> <p>這是一本有血有肉,令人感動的建築書寫!在作者的文圖中,現代建築大師科比意的幽魂,似乎再度徘徊在廊香教堂與拉圖雷特修道院?,與讀者們進行宗教與藝術的對話。──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p> <p>虔誠、坦率也勇於自剖的書寫,搭配無懈可?的攝影,與神祕又樸拙的拉圖雷特修道院低聲對語,證明藝術本來直通信仰。──阮慶岳.建築師、小?家</p> <p>迷人的故事。聖域之光!──?繼文.小?家</p> <p>《山丘上的修道院》是以建築師科比意所建的拉圖雷特修道院為主題的書籍,作者范毅舜是位傑出的攝影師,更是位虔誠的教徒。透過兩個身分的交疊與置換,作者嘗試去釐清?心的想法。更在那一次次的扣問裡,領悟到兩者共同的底蘊──心靈。心靈,從來都是信仰的基礎;心靈,不也都是創作的本質。因為信仰往往讓心靈的質地更加剔透;因為藝術創作,則常常讓心靈更得回歸映照更深的本然。是故,藝術家與宗教家,都努力地為著心靈這塊沃土施肥與灌?,不論所開出的花?名為美學還是信仰,那汲取於土壤中的養分才是真正的關鍵。</p> <p>在書中,作者透過光影的變化與信仰的氛圍,精彩地勾勒出一幅幅的心靈意象,更透過文字精彩地爬梳著?在心靈的旅程。「美感」與「良善」在「真摯」的存在裡越發動人,一如「藝術」與「宗教」在「心靈」的底蘊中發光發熱。原以為?讀時會驚?於那動人的影像,抑或是動心於信仰的虔誠,沒想到最讓人震懾的竟是在心靈的媒合之中引燃了美學與信仰交錯而生的燦爛花火。更在那反覆咀嚼之中,訝然發現心靈的共鳴竟然映照著自身的存在。那相會,是莫名的激動,更是深深地感激。怎能錯過,又怎容錯過。──陳立倫.高雄中學專任輔導教師</p> <p>拉圖雷特修道院是唯一集結科比意一生所關切的私人住宅、社會住宅與公共建築三大議題的融合體,也是這位現代建築大師在他的創作生涯中處理形式、動線、光影等所有建築手法的集大成之作。不僅如此,科比意所有提出過的各種宣言,如新建築五點、遊走建築、遮陽板等都在此完全實踐,甚至得到進化。但是,拉圖雷特修道院更是一個獨特的世界──在穿過一整片封閉的清水牆體之後,是一個由不可思議的光影?實與空間形式所構成的地景:?浸在光影裡,沐浴於思索中,空氣裡迴響著靜謐,空間中滿溢著孤獨。拉圖雷特修道院既是道明會苦修僧所修行與崇敬的生活場所,更是建築界苦修僧科比意的?心世界。《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描繪出拉圖雷特修道院、科比意與本書作者范毅舜的世界。──曾成徳.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兼任人文社會學院院長</p> <p>藉以范毅舜之各種面向的「凝視」──從文字、攝影和建築,從科比意、馬諦斯到艾倫──這本書讓我這麼一位熟悉建築的人,重新抵達了多次的拉圖雷特修道院。──?書章.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p> <p><strong>? 容 簡 介</strong></p> <p>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 10周年傳奇復刻版<br /> The Convent on the Hill<br /> Le Corbusier’s Last Vision</p> <p>當宗教遇上無神論者,<br /> 當擁有前衛藝術覺知的神父,?上西方天才建築設計師,<br /> 竟迸出了一座改變世界的教堂。</p> <p>過去、現在、未來仍會有不少人,<br /> 以不同角度來拜訪這座山丘上的修道院。<br /> 那些已不存在的人,藉著一座建築,<br /> 將「美」牢牢留住,將「故事」傳了下來。<br /> 什麼是永恆我不知道,<br /> 但我喜歡聽到修道院的鐘聲,<br /> 參與?一個晨、午、夜?,<br /> 更喜歡那著相機去欣賞與發現,<br /> 捕捉?一個永不重來的瞬間。 ーー范毅舜</p> <p>半世紀前,有著「文藝復興之父」稱號的艾倫神父,跨越宗教藩籬,力邀自稱為無神論者的建築大師科比意參與教堂設計,於是一座令人驚嘆的??結晶拉圖雷特修道院誕生了,成為古老宗教近代最精彩的故事之一。</p> <p>隱密在法國里昂蓊鬱森林之中的修道院,<br /> ?年吸引不遠千里而來的旅人或建築愛好者到此朝聖,<br /> 是為藝術?還是為信仰?<br /> 為何科比意在人間的最後一夜,是在拉圖雷特修道院度過的?</p> <p>半世紀後,來自東方國際知名攝影師范毅舜,以藝術之眼「凝視」這座建築後,以攝影與文字進行了探索之旅,為世人解開了謎團。</p> <p>無論是因為信仰或是藝術,都是藉著美的追尋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在他們獻身追求真善美的過程,將帶給我們?發與鼓勵,能?迎接生命提供的各種風景。</p> <p><strong>作 者 簡 介</strong></p> <p>范毅舜 Nicholas Fan</p> <p>美國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碩士(Brooks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p> <p>曾受邀於美國華府參議院、徳國的Leica藝廊、法國尼斯的Alian Coutuier藝廊、臺北的誠品藝廊及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藝文館舉行攝影個展。</p> <p>著名的徳國Leica相機公司、瑞士的Sinar相機公司、瑞典哈蘇Hasselblad相機公司、英國的Illford相紙公司及美國的Kodak軟片公司,都曾以他的攝影作品做為?品代言。臺灣的Sony索尼公司,近年更支援他最新的數位攝影器材。</p> <p>瑞典哈蘇專業相機公司更曾推崇他為全球最優秀的150位攝影家之一,他更是135相機發明者──徳國Leica相機公司在徳國總部舉行攝影個展的唯一華人。近來更參與SWPA國際攝影大賽的評審工作。</p> <p>美國國會圖書館、參議院、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臺北市立美術館皆有收藏他的攝影作品。除了中文媒體,極具影響力的《華盛頓郵報》、瑞典發行全球的《Hasselblad》攝影雜誌、徳國的《Leica》攝影雜誌、美國的《Kodak影像新聞》都曾以大篇幅專文介紹這位傑出的攝影家及其作品。</p> <p>除了專業攝影外,范毅舜的出版資?也相當豐富,過去數年他已經出版了近五十本圖文並茂的著作。在臺灣出版的作品包括:《山丘上的修道院》、《公東的教堂》、《野台戲》、《普羅旺斯的聖誕夜》、《臺南?家》、《??光影》、《逐光獵影》、《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走進一座大教堂(精裝版)》、《歐陸教堂巡禮》、《老家人》、《漫?普羅旺斯陽光中》、《悠遊山城》……等書。</p>画面が切り替わりますので、しばらくお待ち下さい。 ※ご購入は、楽天kobo商品ページからお願いします。※切り替わらない場合は、こちら をクリックして下さい。 ※このページからは注文できません。
1862 円 (税込 / 送料込)
![明亮的星,但願我如?的堅定:英國浪漫詩選【電子書籍】[ 彭斯(Robert Burns) ]](https://thumbnail.image.rakuten.co.jp/@0_mall/rakutenkobo-ebooks/cabinet/7124/2000007827124.jpg?_ex=128x128)
【電子書籍なら、スマホ・パソコンの無料アプリで今すぐ読める!】明亮的星,但願我如?的堅定:英國浪漫詩選【電子書籍】[ 彭斯(Robert Burns) ]
<p><strong>浪漫主義強調個人與孤獨。</strong></p> <p><strong>這些孤獨的個體在自己的家?或社會感覺格格不入,</strong></p> <p><strong>因而自我放逐,以期找到精神的居所。</strong></p> <p><strong>他們以想像之眼,縱横天地,摘取不可能的星,</strong></p> <p><strong>創造了詩的?金盛世。</strong></p> <p><strong>他們震盪了無數人的心靈,</strong></p> <p><strong>影響了梭羅、艾蜜莉.狄金生、惠特曼、</strong></p> <p>**梅爾維爾、普希金、巴布.**<strong>狄倫??等人,</strong></p> <p><strong>至今仍</strong>迴盪<strong>在?顆充滿詩意的心中。</strong></p> <p>英國浪漫時期詩人之於文學,就像浪漫樂派之於古典音樂,</p> <p>可?是文學史上傑出詩人最密集、創造力最旺盛的「詩之?金時期」。</p> <p>彭斯、布雷克、華茲華斯、柯立芝、拜倫、雪?、濟慈</p> <p>他們是英國浪漫時期的代表詩人,在將近四十年間輪流綻放光芒,</p> <p>儘管詩風大不相同,但仍有共同點:</p> <p>.他們叛逆,??理性束縛,強調個人特質,</p> <p>提出新的創作觀,追尋無邊的想像力。</p> <p>.他們深受自然?迪,重視情感與感受,</p> <p>反思工業文明與資本主義,或嚮往田園牧歌式生活。</p> <p>.他們支持革命,主張自由與平等,</p> <p>關懷普世價?,期待創造真善美的世界。</p> <p>這七位詩人的影響不僅是英國詩壇,更遍及世界文壇,</p> <p>即使在21世紀,不少創作者仍透過不同的創作方式,追尋他們的當年目標。</p> <p>本書由《艾蜜莉.狄金生詩選》譯者董恒秀選譯、導讀,</p> <p>以詩人的生平小故事開場,交織個人與大環境的關係,</p> <p>搭配詩人間的相互鼓勵或批判,再從詩作進入他們的創作世界,</p> <p>詩人的面貌與?心世界顯得更加立體,更容易親近:</p> <p><strong>?<strong><strong>天授的莊稼漢──彭斯</strong></strong>?****:</strong></p> <p>詩行裡噴濺著活力與熱力,「對高尚人士,他是正派的;對粗野的人,他是?腔達人;對多愁善感者,他多情感傷;對社會主義者,他是革命者;對國族主義者,他是愛國者;對宗教人士,他虔誠!」</p> <p><strong>?<strong><strong>左手寫詩,右手版畫──布雷克</strong></strong>?****:</strong></p> <p>他身兼詩人與畫家,也是浮雕蝕刻的先驅者,更是擅寫警句的大師,「在一粒沙中見一世界/在一?花中見一天空」,即出自他手。他生前清貧且沒沒無聞,直到1860年代他的傳記出版後才聲譽大増。</p> <p><strong>?<strong><strong>一邊走路一邊寫詩──華茲華斯</strong></strong>?****:</strong></p> <p>喜愛徒?旅行、很會散?的詩人。對劍橋大學的課程興趣缺缺,似乎更想藉由走入自然山川來觀看自己的?在,甚至可以?,他的詩幾乎都是在走路中完成的。他的女僕?:「他的書房是?外林野!」</p> <p><strong>?<strong><strong>浪蕩子回頭──柯立芝</strong></strong>?****:</strong></p> <p>就讀劍橋大學耶?學院時,一度因放蕩欠債而逃到倫敦,入伍成為英軍史上難得一見不適格的騎兵。他也曾在教堂講道,打算成為牧師,後來卻還是回到詩的道路。</p> <p><strong>?<strong><strong>風流不覊的美男子──拜倫</strong></strong>?****:</strong></p> <p>他寫詩,嘲諷前輩毫不留情。他節食、運動,維持美男形象。他風流,為閃避女性追求而逃進婚姻,卻又無法克制禁忌的誘惑。愛玩的他,一邊玩一邊將見聞寫成遊記,沒想到大受歡迎,讓他?出這句流傳至今的話:「一早醒來發現自己名滿天下。」</p> <p><strong>?<strong><strong>早逝的革命者──雪?</strong></strong>?****:</strong></p> <p>他出身貴族之家,但終生對抗不公與壓迫。第一次與女人私奔時,父親暴怒,切斷他的經濟來源。第二次與女人私奔時,帶走了恩師的女兒,還把妻子接來同住。馬克思曾?:「他們會為雪?二十九?就離世而哀傷,因為他是個不折不扣的革命者,會不改初衷地捍衛社會主義至死不渝。」</p> <p><strong>?<strong><strong>放下手術刀的彗星──濟慈</strong></strong>?****:</strong></p> <p>濟慈父母早逝,經濟困窘,卻在二十一?獲得執業許可時棄醫從詩。他以十四行詩傑作一鳴驚人,但創作時間不到五年就過世,留下生命最後的創作花火,以及與文友往來的信件。濟慈過世後,雪?為他寫下了傳世的輓歌〈阿東尼斯〉。一年後,雪?溺斃海中,外套口袋裡還裝著濟慈的詩集。</p> <p><strong>【浪漫推薦】</strong></p> <p>夏夏(詩人)</p> <p>許立欣教授(政大英文系副教授)</p> <p>楊佳嫻(詩人)</p> <p>作者/編譯者簡介</p> <p>【作者簡介】</p> <p>彭斯(Robert Burns, 1759-1796)</p> <p>布雷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p> <p>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p> <p>柯立芝(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p> <p>拜倫(Lord Byron, 1788-1824)</p> <p>雪?(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p> <p>濟慈(John Keats, 1795-1821)</p> <p>【編譯者】</p> <p><strong>董恆秀</strong></p> <p>輔仁大學英美文學碩士,先後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新竹教育大學並專事寫作。2014年受邀參與上海復旦大學舉行的艾蜜莉.狄金生國際研討會,與頼傑威(George W. Lytle)共同發表論文'Emily Dickinson Comes to Taiwan: A Ten Year Journey',深入狄金生翻譯與文化交流?程。</p> <p>編譯有《這是我寫給世界的信》;與頼傑威合譯、評賞《我是個無名小卒:艾蜜莉.狄金生詩選1》、《我居住在可能裏:艾蜜莉.狄金生詩選II》;?譯有《打破神話:台灣人的認同與國民黨殖民遺害》。</p> <p>目次</p> <p>【譯者序】以想像之眼,縱横天地,摘取不可能的星</p> <p><strong>★****鋤地時也寫詩的蘇格蘭農民詩人──彭斯</strong></p> <p>昔日舊時光</p> <p>人還是人不管怎麼樣</p> <p>致一隻老鼠</p> <p>致一隻蝨子</p> <p>英勇蘇格蘭人</p> <p>一?紅紅的?瑰</p> <p>深情一吻</p> <p><strong>★****想像即存在──布雷克</strong></p> <p>致秋天</p> <p>回音緑地</p> <p>我美麗的?瑰樹</p> <p>染病的?瑰</p> <p>一?毒樹</p> <p>泥塊與卵石</p> <p>蒼蠅</p> <p>虎</p> <p>倫敦</p> <p>神性的形象</p> <p><strong>★****我孤獨漫遊像一?雲──華茲華斯</strong></p> <p>拾堅果</p> <p>?住在人跡罕至的地方</p> <p>往昔我在陌生人之間流轉</p> <p>水仙</p> <p>我的心雀躍</p> <p>這美麗的?昏</p> <p>為喜悦所驚</p> <p>世界讓我們難以承受</p> <p>決心與自主</p> <p>汽船、高架橋、鐵路</p> <p><strong>★****彷彿發自人心深處的迴音──柯立芝</strong></p> <p>沒有工作的希望</p> <p>夜半霜</p> <p>風奏琴</p> <p>墓誌銘</p> <p><strong>★****野性的自由──拳?與寫詩的拜倫</strong></p> <p>?走在美裡</p> <p>我們不會再徘徊</p> <p>當初我倆別離</p> <p>他們?希望是幸福</p> <p>伴樂詩篇</p> <p>詩寫於從翡冷翠到比薩的路途上</p> <p>寫於從?思多斯游到阿比多斯後</p> <p>當一個人沒有自由為家國而戰</p> <p><strong>★****詩的思想者──雪?</strong></p> <p>雲</p> <p>西風頌</p> <p>今日綻開笑靨的花?</p> <p>變</p> <p>寫於意氣消?時</p> <p>致ーー音樂,當輕柔的聲音消逝時</p> <p>致夜</p> <p>當殘燈瞑滅</p> <p>奧西曼狄亞斯</p> <p><strong>★****以生命的熱力穿越死亡陰影──濟慈</strong></p> <p>致秋天</p> <p>夜鶯頌</p> <p>詠海</p> <p>??與蟋蟀</p> <p>明亮的星,但願我如?的堅定</p> <p>為何今?我笑了</p> <p>憂鬱頌</p> <p>當我有我會先死的恐懼</p> <p>人的四季</p> <p>希臘古甕頌</p> <p>初讀恰普曼譯荷馬</p> <p>致荷馬</p> <p>論十四行詩</p> <p><strong>★****選詩原文</strong></p>画面が切り替わりますので、しばらくお待ち下さい。 ※ご購入は、楽天kobo商品ページからお願いします。※切り替わらない場合は、こちら をクリックして下さい。 ※このページからは注文できません。
1421 円 (税込 / 送料込)